【我眼中的你眼中的我,你眼中的我眼中的你】

 

有一天,密斯特下班回家。他的太太,賢慧的蜜絲,開心地迎接他:

「今天買到一種極品咖啡,你應該會喜歡!」,並且立刻動手沖泡。

密斯特說:「妳喝就好,我下班前才喝了一大杯咖啡。」

蜜絲喝了幾口。

「真的很棒耶!不然妳喝一點點,嘗嘗味道就好?」

密斯特喝了兩口。

「真的!很香,口感很特別。」

接著他們愉快地用餐,看電視,洗澡。一切都很順利。

 

夜間,蜜絲發現密斯特輾轉難眠,她問:「怎麼,睡不著嗎?」

密斯特:「咖啡喝太多了。」

蜜絲聽了,心裡很不舒服。她覺得密斯特在生她的氣,抱怨她晚上的咖啡。她覺得很委屈,大老遠跑到朋友推薦的店為他挑咖啡,真是好心沒好報。

聽完蜜絲的想法,密斯特無奈地說:「我指的是下午不該喝那杯咖啡!我認為問題是下午那杯,跟妳沒有關係,我完全沒有怪妳的意思啊!」

蜜絲:「不是因為我晚上強迫你喝的那杯嗎?」

密斯特:「妳泡的那杯,我只喝了兩口,能有多少咖啡因?就算妳晚上沒有讓我喝任何一滴,下午的也足以讓我睡不著了。我很喜歡妳幫我買咖啡啊!為什麼妳老是認為我在對妳生氣?」

 

-------------------------------------------------

蜜絲非常在意丈夫是否對她處理事務的方式感到滿意,因此一方面她努力地想使密斯特開心,卻也變得敏感,難以忍受密斯特的任何批評。或者,有些時候,因為很累,或是自己的需求不被滿足,蜜絲也會感到憤怒。

 

而密斯特也有他自己的矛盾,他自覺是個隨和的人,本性也不太會讚美他人(認為那不符合男子氣概)。對於太太努力討好他的種種行為,他當然知道是該感恩的好事,卻也覺得有種被強索讚美的壓力。他自己沒有發現,有時候他故意不去讚美太太做的事,其實是不想鼓勵她做得更多......因為,當她愈做愈多,就更容易指責他做得比較少!

 

每一對共享生活的伴侶,都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摩擦。

 

蜜絲扮演了照顧、服務、期待回饋,而常常失望的角色,密斯特則扮演被動、接受、不知感恩,相對冷漠的角色。兩個人都不開心,在他們各自的眼中,都覺得對方不欣賞自己。

 

如果兩人能跳出關係中自己的位置,不再只看到對方在關係中做了甚麼,而能看到自己在關係中做了什麼,以及兩個人之間互相影響的動力,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思考伴侶為什麼會對我們做出不理想的事,也該觀察自己是否做了什麼,才會一同導致那討厭的結果,然後嘗試一起調整,找出更好的配合方式。英國著名的精神分析伴侶治療師,瑪莉摩根(Mary Morgan)將這種觀點稱為「伴侶心態」(couple state of mind)。

 

密絲內心對於自己是否不夠好的恐懼,源自於成長經驗中被大人拋棄的創傷,她需要很多的努力才能完全克服。而密斯特習慣與人保持著某種安全距離,與他成長經驗中經常被過度干涉有關。他也需要很多的努力,才能處理被另一個個體吞噬的恐懼。

 

一個人的個性不是突然形成,也不會突然改變。只有當伴侶願意互相協助,深入探索彼此的發展經歷,理解兩人之間的配對模式,才能逐漸超越關係的障礙。

 

 

(上方節錄自鄧惠文《學習。在一起的幸福》,台北:三采,2013年,Chaper1第一節【我眼中的你眼中的我-自我形象的投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uthsee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