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5.4

 

黃春明 

 

 

 

    黃春明這個人:

 

  他是個懷有童心和敏銳觀察力的大孩子。不僅不為困境所困,而能從生活的各種挑戰中找出趣味和值得學習的事情,以此自娛娛人。隨口自嘲中,帶有反映生活百態的幽默。他講起話來就像說書人一樣,有台灣國語,但不會讓人覺得土氣,卻是親切地可愛。述事題材多元又流暢自然,但更有深度的是-在談笑間,暗藏了許多人生哲理。黃春明認為,擁有寬廣的心胸和遠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以自己曾被退學兩次、和學校成績很差的朋友學習如何以有創意的方式抓老鼠等有趣的日常體驗,強調即使學業成績沒有很高分,只要利用日常生活經驗,仔細觀察、發現有趣或值得研究的事物,投注心力後,得到努力的結晶,然後向大家分享,也可以有所成就。這是很簡單,但很實用的道理。

 

 

 

●黃春明先生的信念:(用我自己的話重新詮釋)

 1. 將不同領域的經驗與學識融合,激發創意解決各種問題。

 2. 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總是要相信自己

 3. 什麼是題材?當你用你的五官感覺到某種特別的事物,能夠在你的心中奏起波紋、靈魂被碰觸、情感被引出深鎖的內心;讓渾沌歸於秩序、讓困惑化為確信;讓堅石流淚、讓冰山凍融;朋友,那就是感動。

 4. 我們的教育系統好似一條生產線,老師就好像工人,專門監視學生有沒有努力學習、通過各種考核。是政大畢業就貼個牌子說是政大牌的,是台大畢業就說貼個牌子說是台大牌的,這樣的小孩長大以後,怎麼能成為國家棟樑呢?

 

 

●黃春明先生名言錄: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經驗就是我的學歷。」

 「生活與創作,兩者之中,我最強調生活。」

 「在以前哪,師範學校就是吃飯學校。」

 「自我推銷是你們的權利,也是義務。」

 「閱讀是一種習慣。」

 「小孩子很純真,我是最擅長和他們相處了。」

 沒有好好生活,怎會有感動?怎會有足夠的體會或慨嘆?行屍走肉的生活是寫不出任何東西的,正如同死人感覺不到東西一樣,若是以「過一天算一天」的茫然、隨便的態度過活,怎麼能期待會有所體悟?會有靈感出現?

 「台灣現在有一個現象,女生比男生用功,你看現在很多小單位的主管,都是女生。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台灣要讓女孩子當權嘛~诶,不要笑,妳們已經太老了!」黃春明先生帶著笑意指著他右前方的一排女老師們,全場大笑。


    推薦:

沈從文

安東契可夫(Anton Chekhov,蘇俄的社會寫實小說家)

 

 

   感想:

仔細觀察,生活當中有好多有趣的事情,等待我們發掘、運用。就像黃春明說的一樣:「書是小精靈的封印,只要你讀它,封印就會解開。你要去尋找與你意氣相投的小精靈,這樣,你的閱讀就會充滿快樂。」這句話中有部份是我的個人意見)

 

在高中時,我一直覺得成績就是一切;高三後,才漸漸意識到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於是,上了大學後,我常常報名各種講座和活動,例如昨天聽過的洪蘭「睡眠與大腦的關係」、University of Oxford的某院長Andrew GrahamHow to be a Whole Person」、科博館館長「瀕危的植物世界」、各種夜談(例:斯洛伐克之夜),也擔任過接待員(接待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Dr. Pong),以及博雅書院的課程與活動等,就是為了證明「經驗比知識重要」。但經過許多風波後,我逐漸了解到-知識與經驗,兩者缺一不可,是相輔相成的。雖然這看似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卻花了快兩個學期才漸漸發覺到。唉!但有總比沒有好,現在的我努力學習如何讓知識與經驗的獲取達成平衡,既不會變成書呆子,也不會變成嘴皮子,而是能成為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博雅人」,這就是我所追求的。

 

 

    相關資料:

  http://victee.pixnet.net/blog/post/26911987

  其中一篇「王老師,我得獎啦!」就是黃春明先生今天在演講中講到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uthsee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